《 走道空間活化術 》

最簡單的最美!那些輪廓簡單的美,是勾勒自千萬混沌思緒著手的註解。

絕大多數滿足生活需求的居住空間,面積真的不需要大。當高房價是回不去的趨勢,總價少買個三坪,或許就有寬裕的資金,可以認真思考讓裝修更有機能性這個議題了。

當然,少買的這三坪,對居住空間的規劃就更要有斤斤計較的想法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原始平面圖

 

坪數小的居住空間經常被討論如何「去走道化」,將走道整合於公領域,可以增加視覺的通透感,相較於室內使用面積25坪左右的典型3房格局,會因為所需要的房間數量,而不得不形成動線走道,走道的存在是必然,一旦占比過大,對寸土寸金的都會住宅而言,大錢花在買走道,肯定為大家所詬病。

這個案件,因為原建商格局中一條寬度約110CM的大川廊,在設計初期就被設計師鎖定為首要化解的議題。希望在格局不做過大變動的前提下,就能提升一家四口的居住品質,屏除消防法規與無障礙動線相關規範。

人口簡單的居所「輕易走動」是過道空間唯一要滿足的重點,除非大型家電或家具(洗衣機或冰箱)有經過的必要,縮小寬度在80公分左右是極具參考價值的數字。

此案件為例,就有將近30公分的餘裕可以做空間微整形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平面設計圖

 

微整形兩大重心 :

A 走道前端靠近餐桌處,置入一組電器收納櫃,作為後端廚房與餐桌間的中繼站,滿足一字型廚具工作平台不足的狀況,將歸類於餐桌的廚房收納分散使用更加便利,後方廚房就以熱炒為主,出入口加上一道滑門 阻隔油煙的擴散。

 

B 在客用浴室前方增設一組收納衣櫃,提案初期,這個建議跟屋主的想望有很大的落差,屋主希望以傳統的方式處裡主臥衣櫃量不足的問題,將衣櫃放置在主臥室內,一切都在實際現場放樣與模擬演練後,最後才決定為衣櫃面向走道使用,因為床緣空間不利衣櫃開門,甚至滑門使用都很困難。

 

動線走道除了A到B的串聯之外,是不是可以賦予更多類似的機能,來解決都會居所大不易的困境。小型居住空間成為顯學的當下,勢必需要更多非典型的意識形態,透過設計的操作提升生命的價值,是我們執業的終極理想之境。

以上案例完整相簿參考:點擊我